近日,中心赵萍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Insec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ive Silkworm 30K Proteins Are Involved in the Cellular Immunity against Fungi”的研究成果。
30K蛋白是家蚕血淋巴中一类高丰度的低分子量脂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家蚕的营养、免疫、凋亡等多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目前,30K蛋白参与免疫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此,研究者首先通过注射源于真菌细胞壁的多糖对家蚕进行免疫刺激,结果发现免疫刺激后30K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高。研究者随后利用原核表达的五种30K蛋白(BmLP1、BmLP2、BmLP3、BmLP4和BmLP7)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发现,BmLP1和BmLP4蛋白不仅能与真菌结合,还能与家蚕血细胞结合,同时还能促进血细胞的包囊反应。另外三种30K蛋白BmLP2、BmLP3和BmLP7能够结合真菌,但不能结合血细胞,而是穿梭进入血细胞内,且不能促进包囊反应。综上研究表明,在家蚕体内,部分30K蛋白发挥着模式识别受体的功能,当病原微生物入侵家蚕时,它们识别并结合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同时将血细胞招募到病原微生物表面并促进血细胞对病原微生物包囊反应,以发挥免疫的功能。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叶林与张艳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赵萍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受到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90/insects120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