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饲料育家蚕和桑叶育家蚕的蚕沙代谢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30日 11:17   作者:秦道远   审核人:夏庆友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日,我校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夏庆友教授团队赵萍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Insects》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科研成果“Comparative Fecal Metabolomes of Silkworms Being Fed Mulberry Leaf and Artificial Diet”。

      家蚕(bombyxmori)是一种寡食性昆虫,其主要以桑叶为食。然而,桑叶是季节性资源,冬季不可利用,严重制约了蚕茧生产。通过对人工饲料育的家蚕蚕沙(粪便)代谢组的分析,探讨其生长发育迟缓和蛋白质合成效率低下的机理。与用桑叶育的家蚕相比,人工饲料育的家蚕蚕沙中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而尿素、柠檬酸等有机酸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我们发现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 glucosamine)的相对含量在饲料育组(AF)中高于桑叶育组(MF),而N-乙酰氨基葡萄糖是昆虫中几丁质的水解产物之一。因此我们推测AF组的围食膜几丁质降解途径比MF组更为活跃,这可能导致AF组中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代谢紊乱,保护家蚕围食膜厚度完整不失为一条优化家蚕饲料配方的重要策略之一。这些代谢组学数据将为家蚕人工饲料的改良提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家蚕饲料与生长发育的关系,为以后开发家蚕或其他昆虫的人工饲料提供参考。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秦道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赵萍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075-4450/11/1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