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多学科手段的靶标发现和确证
发布时间: 2021-05-11 15:51:57   作者:王菲 何允   审核人:夏庆友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1年5月10日(周一)上午,党永军(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西南大学(南区)蚕学宫一楼报告厅以基于多学科手段的靶标发现和确证为题做了学术报告。


     报告中提出,新靶标匮乏是导致我国原创重磅药物研发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天然产物资源丰富,而靶标不明是限制天然产物成药的主要因素。通过整合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从中草药和海洋来源的天然活性小分子出发和高效挖掘临床资源,发现了多类疾病新靶标和候选干预分子,并深入研究了疾病发病机制。系统阐明了多种活性天然产物例如Pateamine A、Grincamycin B、Celastrol、Gossypol等活性分子的作用靶标和机制,建立了从“活性分子-靶标鉴定-新的活性分子发现”的研究模式,发现了恶性肿瘤、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相关靶标,并阐明了其关键的生物学功能(胶原蛋白脯氨酸羟基酶P4HA2)和调控机制(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4A),为后续的靶向性化学干预提供了新的靶标和候选分子。

      

      报告结束后,夏庆友老师关于中药成分及自然界存在的植物的重要成分领域与党永军老师进行了讨论,侯勇老师、郭鹏超老师以及药化领域的相关老师与党老师也展开了激烈讨论。而后此次报告圆满结束。

      党永军,重庆医科大学特聘教授,新靶标与化学干预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创新领军人才。曾担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复旦大学遗传所获博士学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遗传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新靶标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确证以及转化医学研究,并系统地建立了与疾病相关的分子靶标鉴定和小分子筛选体系。2012年回国后以通讯作者在Nature、Blood、 Cell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报国内专利10项,国际专利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基金资助。担任Blood、CellChemical Biology、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ACS Synthetic Biology等知名杂志的审稿人。